欢迎致电:137-9934-5320服务时间:10:00-17:30
网站公告 新标预告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提前还款
年中看P2P:合规发展基调不变
作者:小微时贷
点击量:663
发布时间:2017-07-25 16:02:32

合规已成为当前网贷行业的关键词和最为紧迫的任务,也是今年上半年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值得关注的是,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防控风险、深化监管的主题贯穿始终。

 

自去年末《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备案登记管理指引》出台以来,北京、上海、广东等多个省市相继下发了详细的地方性监管办法,为P2P网贷资金存管、备案登记进一步确定了合规框架。在“穿透式监管”原则之下,P2P与各类交易场所合作开展涉嫌突破政策红线的违法违规业务也被叫停。

 

 

监管持续收紧 资金存管挑战升级

 

正当不少平台为“资金存管”整改大限延长至2018年6月底而稍松一口气时,各地针对银行资金存管属地限制的政策出台,令尚未对接银行进行资金存管的P2P平台增加了接入难度,同时也给已完成银行存管但不符合相关要求的平台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一批网贷平台正面临着更换资金存管银行的难题。

从明确提出资金存管属地化的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P2P资金存管情况来看,P2P平台与已达成存管协议的银行所属地不一致的情况不在少数。

 

根据网贷天眼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5月末,北京地区已有66家平台上线银行直接存管系统,其中,37家平台对接了西安银行、徽商银行、华兴银行等未在北京设营业网点的商业银行。

 

目前,在深圳上线银行直接存管的62家平台中,也有13家对接了未在深圳设立分行的江西银行、厦门银行和上海华瑞银行。在上海,超过6成P2P网贷平台的协议存管银行在上海没有营业网点。

 

此次地方加大对网贷行业的监管力度,给行业带来了较大影响,资金存管属地化的规定也颇具争议,不过,通过此次整顿,一方面,有助于监管部门对平台资金流向进行充分监管,保护投资者权益,降低跨区域监管成本,落实“穿透式监管”原则;另一方面,也有利于P2P网贷行业加速合规进程。

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行业壁垒被筑起,竞争环境将有望趋于良性,稳扎稳打并坚持合规运营的平台将更专注于业务,发挥自身优势,未来有望脱颖而出。

 

 

“退出潮”已现 268家平台上半年停业

 

在当前趋严的监管环境下,越来越多的P2P机构选择以良性的方式退出市场。据网贷之家统计,截至今年6月末,P2P网贷行业累计停业及问题平台达到3795家。停业的平台共有268家,进行转型的平台有26家。

 

近一年来,在密集的政策之下,正常运营的平台由去年6月的3274家锐减至2114家,新增平台数量基本保持个位数增长。

 

然而,尽管正常运营的平台数量持续下降,但成交量一直在大幅度上升,行业表现出稳定的发展态势。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网贷行业累计成交量达到约1.4万亿元,有望到7月底突破1.5万亿元大关。截至今年6月末,P2P网贷行业累计成交量为4.82万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18.55%。贷款余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增至1.04万亿元。

 

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是行业“马太效应”显现的阶段,整个行业仍是一个增量市场,更多规则的确立会帮助行业有序成长。

 

 

监管时代下 行业加速转型

 

今年上半年,P2P网贷行业以合规发展为底线,继续行驶在转型的“快车道”。此次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也强调了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的重要性。作为践行普惠金融的生力军,P2P在新监管时代下的转型亦不能脱离这一本质。

 

当前,P2P行业转型涵盖了几个方向,即从资产端、资金端或是能力输出方面为抓手,一方面,深入探索细分领域市场,针对客户分层,强化获取资产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与传统金融机构以及实体企业的合作,通过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满足投资者多元化资金需求,提供一站式的资金解决方案。另外,围绕科技创新这一核心议题,平台在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提高自身金融服务能力的同时,将获客、数据、风控、技术等能力向外输出。

 

随着行业逐渐成熟和中国金融行业的整体进步,优质网贷机构应充分发挥先发优势,继续强化在数据化运营方面的能力,如在资产端,通过持续完善风控机制和数据化运营来保持和拓展优质资产。不过,值得进一步警惕的是,网贷平台在转型的过程中极易滋生新的风险,尽早发现、防范、处置风险才能为行业的合规发展创造更多的空间。

客服热线(工作时间:10:00-17:30)
137-9934-5320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江滨中大道378号海润滨江花园41号楼1802室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 理财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