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致电:137-9934-5320服务时间:10:00-17:30
网站公告 新标预告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提前还款
整改大限逼近,P2P行业的生存现状、抉择与破局
作者:小微时贷
点击量:362
发布时间:2017-06-06 17:17:24

根据《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下简称《暂行办法》)要求,P2P网贷平台合规整改期限为12个月。《暂行办法》发布于2016年8月24日,意味着今年的8月24日将成为P2P平台的整改大限。

 

大限来临之前,鸡飞狗跳、着急忙慌似乎才是正常的行业现象,但就这几个月的行业表现来看,一切太过平静:监管制度相继落地、行业整改有序推动、成交量稳步增加……看似从容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抉择的背后,无非是利益权衡后的两害相权取其轻。下面,我们来具体盘点一下。
 


       排名剧烈动荡,行业加速分化
 
自2016年8月《暂行办法》出台以来,行业进入快速分化期,这一结论,在数据上得到验证。以2016年12月网贷平台交易量为依据,对排名前100的平台进行跟踪分析,会发现2016年12月-2017年5月期间,这100家平台的排名出现了剧烈变动。其中,18家平台跌出前100名,只有82家平台保住了行业前100的位置。目前
P2P行业处于整改期,平台排名的剧烈变动与经营状况的好恶直接关系不大,更多的可能还是业务转型和战略抉择的客观结果。接下来,我们分别进行简要分析。

 

超大平台的苦恼:转型与突围乏力
 
取2016年12月排名前20的平台为超大型平台,对超大平台而言,银行存管等合规门槛不再是难题,如何继续保持高增长并稳固行业地位,才是它们关心的事情。
 
对于这20家平台,小编逐一去官网浏览了一遍,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网贷+理财产品代销”的双线组合。从运营策略上看,一边努力弱化网贷的性质,比如一些平台会成立独立的子公司专门负责网贷事宜,将网贷产品与整个
P2P平台进行切割;一边在力推理财产品代销,主要是代销金交所的定期理财产品、代销基金和代销保险产品。
 
然而从交易量上看,大平台的“双线组合”开展的并不顺利,一边是网贷端交易量下降的困扰,一边是理财代销端面临用户投资习惯的难题。不少大平台交易量下降,主要原因在于,基于借款限额要求,主动减少甚至取消大额标的发布,而小额的消费金融类资产一时又难以补足,最终导致平台可供投资标的供不应求,交易量下降。与此同时,一直专注消费金融等小额资产领域的平台,受限额政策影响不大,仍能保持稳步地增长。而一些平台仍未认真对待借款限额要求,依旧在发布超限额的投资标的,也相应保持了稳定增长。

 


而就基金销售、定期理财(代销金交所产品,金交所的监管政策仍有不确定性)、黄金投资产品等代销类产品来看,网贷平台并无显著优势。以基金销售为例,多年积累的网贷投资者客群是网贷巨头的核心优势,问题在于,基金和网贷是两类不同的理财产品,背后对应着完全不同的投资逻辑。
 
若把基金当做投机品来看,很多人习惯于利用股票账户来购买,和股票类资产在一个账户中操作;若把基金当做定投类的长期投资品,对应的是一种小额、持续的投资行为,很多人习惯于在第三方支付等钱包类理财平台上购买,连接更丰富的支付场景,且便于资金的随时转入转出。对于网贷产品,很多人都是当成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讲究在多个平台的分散投资,讲究与其他“低风险”投资产品的平台隔离。
 
可见,对布局基金产品的网贷巨头而言,首先面临就是用户的投资习惯问题,即如何让用户习惯于在自家
P2P网贷平台上购买基金,甚至黄金、保险类理财等其他投资品。目前看,这一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也成为超大型平台转型一站式理财机构的最大障碍之一。


       中型平台深耕网贷,全力保增长
 
取2016年12月交易量排名41-60位的平台为中型平台,去这些平台的官网查看,基本都还坚守网贷业务,至多是在网贷之外增加了与金交所合作的定期理财产品。显然,与超大型平台的去P2P化转型不同,中型平台选择了在网贷领域深耕,并利用行业整改的空档期,全力保增长,力图在新的市场格局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对中型平台而言,并非意识不到只做网贷业务的局限性,只是,对他们而言,在网贷业务上还没有真正站稳脚跟,转型一站式平台还是很奢侈的选择。不过,在网贷业务的逆袭上,中型平台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在当前的监管框架下,只有消费金融、车贷等小额资产是合规的,恰恰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
 
此外,不仅2000多家
P2P平台在布局,商业银行、互金巨头、消金公司、小贷公司、分期平台等都在加速进入。尤其是2017年4月份,监管对现金贷产品的整顿,高息模式开始面临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消费金融行业开始进入比拼利率的新阶段。对于实力一般的中型平台而言,这无疑是严峻的挑战。
 


       小型平台整改压力大,进取不足
 
取2016年12月交易量排名81-100名的平台为小平台,小平台的重心显然在合规整改上。20家平台中,仅5家平台在2016年底之前上线了资金存管,5家平台在今年上线了资金存管,6家平台今年签订了资金存管协议但并未上线,剩余4家平台并未披露银行存管相关信息。
  
多数平台要么交易量负增长,要么保持低速增长,对“增长”的诉求显著低于中型平台。其实,不难理解,小平台实力较弱,影响力一般,在行业分化过程中实现逆袭的概率很低。不过,从平台背景上看,20家平台中,超过1/4的平台具有上市公司或国资背景,这也部分解释了其“不思进取”的原因,因为背靠实力雄厚的股东,无论如何,都能活下去。
 
       前景展望:前路坎坷,前途各异
 
从不同类型
P2P平台的战略抉择可以看出,网贷新规给平台带来的影响清晰可见,展望未来,前途各异:

 

超大型平台踏上转型之路,前路坎坷,转型成功则有望成为大型互金集团,但就多数平台而言,最终还是会战略收缩,不得不把全部精力收回到网贷业务上来;中型平台相对而言目标最为明确,那就是保增长,不过,这些平台迟早会发现,没有转型的增长可能是很难持续的;小型平台则代表了行业中的大多数,随波逐流,它们要的,只是活下去而已。

客服热线(工作时间:10:00-17:30)
137-9934-5320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江滨中大道378号海润滨江花园41号楼1802室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 理财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