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行业布局海外市场大有可为
起源于英国的P2P模式,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如今在中美英三国尤其风靡。英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借贷市场资本基础,同时得益于积极的监管环境,堪称P2P行业发展的温床。而美国与中国的P2P行业基本上是同时起步,但是由于两国相去甚远的信贷背景、征信体系及监管环境,美国的P2P发展始终强于中国。尤其是去年年末,P2P行业的标杆平台Lending Club成功上市,让国内一干P2P从业者都看红了眼。今年7月,央妈正式颁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野蛮多时的中国式P2P终于有望迎来洗牌,走向规范。随着监管脚步的逼近,在行业洗牌的节骨眼上,P2P平台亟需谋求创新及转型。
P2P平台进军海外并非噱头 未来大有可期
近日一篇名为《P2P涉足海外市场,玩足了噱头》的文章却否认了国内P2P平台布局海外市场的可行性,该文作者通过分析发达国家的金融风险、背景差异、金融体制等现状,得出海外土壤并不适合P2P平台生长的结论,甚至宣称P2P平台涉足海外业务仅是为营销造噱头。未免有点危言耸听了。P2P本身就是舶来品,海外地区当然有培育其成长的天然温床。
第一,征信体系。不同于国内P2P行业长期以来的乱象丛生,海外发达地区的P2P发展十分规范,这得益于发达国家拥有健全的征信体系,个人信用评级十分清晰,很大程度缓解了P2P平台的运营压力。
第二,监管政策。P2P在中国发展了这么多年,才终于迎来了一份监管文件。而海外国家P2P的监管明显领先于国内,以英美为例。英国有FCA(金融行为监管局)出台了全球第一部针对P2P监管的法律,同时从业机构还须遵循P2PFA(英国P2P行业协会)制定的相关运营原则;美国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于2008年正式介入P2P监管,并以“债券交易商”的严苛标准来要求从业机构,迅速清洗市场。
不论是金融体制、市场环境,还是征信体系、监管政策,海外发达地区都明显优于国内。单就P2P行业而言,多数市场初具规模的地区,监管政策也已经十分成熟。一方面,成熟的监管政策为P2P平台明确了“能做”和“不能做”,从而令国内P2P平台在布局海外业务时,可以避免无头苍蝇式的乱撞。另一方面,有相对完善的信用体系作为社会基础,P2P平台可以避免重蹈中国式坏账的覆辙,极大程度地降低风控成本。
未来或将实现跨境投融 P2P进军海外实为抢占先机
整体看来,全球多个地区的P2P行业都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这种基于网络的个人借贷模式却仍然局限在境内流通,至今还未出现一家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全球化、践行了资金跨境投融使命的P2P平台。全球P2P网贷峰会创始人JasonJones也曾经公开表示P2P行业的最大发展机遇是跨境投资,足以证明建立在中国与海外市场巨大利差基础上的跨境投资将是一片巨大的蓝海。对于国内长期面临融资困境的小微企业而言,如果以P2P平台为核心的跨境投资能够引入低成本的海外资金,将极大程度缓解小微企业贷款压力;对于P2P平台本身来说,一旦资产端融资成本降低,资金端的利率也将随之下降,“降息”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平台风险,另一方面,则十分符合监管要求。同时,随着前海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的构建,跨境投资极有可能在未来落地。在此之前,P2P平台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无疑是为实现跨境投融而迈出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