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金融主要基于自身的业务资源来开展,自身业务生态能做到多大,决定了当前模式下顺丰金融发展的上限。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底,顺丰员工约12万。公司了解这些员工的收入状况,且有用工关系在里面,针对这些员工做信用贷款风险是比较可控的。不过风险低的另一面是利率低,且借款笔数会比较有限。现在一些比较大的现金贷平台单月放款已经超过百万笔,利率超100%,顺丰针对员工的信用贷款如果不能走出顺丰的体系,实现大规模的营收与利润的空间不大。在支付与理财方面,顺手付目前用户数量比较一般,且支付场景还主要围绕快递收发来展开。从功能看,顺手付基本上是在收集市面上支付APP的主要功能,如理财、转账、信用卡还款等,业务上缺乏新意,如果没有大力度的推广,要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第三方支付领域与网络理财领域脱颖而出,几乎是不可能的。
顺丰金融真正有优势的领域在于供应链金融。顺丰有丰富的供应商与客户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这些企业的运营基本面,基于这些数据可以判断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而提供贷款服务。顺丰的供应商体系包括为顺丰提供各类产品与服务的供应商以及顺丰电商平台的供应商。有获得“顺丰2016供应商大会服务奖”的公司透露,顺丰有3000多家供应商。数量算是比较可观了;客户方面,顺丰在3C电子、医疗、生鲜、快消等行业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物流解决方案,也有比较固定的客户,结合这些客户的物流、仓储、速运、冷链、商业、支付结算等业务数据,可以加强对客户信用状况的理解,控制贷款业务的风险。
不过,顺丰没有成熟的理财端,自身的资金状况也不太支持贷款业务迅速做大。为了应对航空、仓储、冷链等方面的大规模投资,顺丰资金状况并不充裕。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顺丰控股拥有货币资金36.2亿元、理财产品余额67.06亿元,短期内可用于支付的款项合集为141.53亿元。负债方面,短期借款65.85亿元、应付票据1.9亿元、应付账款30.95亿元、应付职工薪酬26.65亿元、应交税费5.75亿元、应付利息1483.68万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6.73亿元,短期内需支付款项合计137.89亿元。资金状况不支持顺丰将大量资金用来做贷款这种风险比较高的业务。如果要做大供应链金融,顺丰需要从银行等机构批发资金,会承受一定的资金成本。另外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看,目前顺丰并没有像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公司一样把金融业务提高到与主业并驾齐驱的地位,快递物流业务才是公司立命之本,金融只是主业的辅助。这种思路值得称道,经济发展最终还是要靠实业。不过这也决定了顺丰金融的发展速度不会很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