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而言,银行对中小企业贷、小额分散消费贷的积极性并不高,加之,银行受到严厉监管后,从事这方面业务的意愿更加弱了。与之恰恰相反地,互联网金融很巧妙地抓住这样一个市场空白点,因而我们看到为数不少、优秀的众筹平台、P2P借贷平台、另类融资平台等不断涌现。
P2P最开始的商业模式是“个人对个人的贷款”,实现银行脱媒化,以向投资者提供更高的投资收益,让融资者以更低的成本来募集资金。但现在,金融机构重新进入了P2P市场。举例而言,Lending Club目前80%资金不再是来自个人(或者说投资者),而是来自机构投资者,甚至是来自追求高收益的风投机构。因此,我们说,现在美国P2P的商业模式更倾向于是个人贷款给机构的另类投资,而不是“个人对个人”的借贷。与此同时,像是Kickstarter、Indigogo这类众筹平台也在为私营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
更甚的是,我们看到了B2B混合平台的踪影,像是股权众筹公司等,这很有可能是最高形式的银行脱媒化现象。互联网金融发展到现在,或许已经进入了“互联网金融2.0时代”(FinTech 2.0,互金2.0时代):互联网金融发展到第二个阶段,表现为互联网金融初创公司和银行展开合作。事实上,“互联网金融2.0时代”的浪潮已经启动了,通常被称之为“合作”,是互金公司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互利互惠的目的,而就“竞争和协助”进行必要的整合。举例而言,在英国,桑坦德银行(Santander)和苏格兰皇家银行(RBS)与英国P2P借贷平台Funding Circle已经达成了商业联盟,这两家银行的小企业贷款客户将被引导到Funding Circle借贷平台。
因此,对于银行而言,它们要么转变目前不合时宜的业务操作模式,要么只能是等待消亡。在P2P这个“格斗场”,银行可以通过与P2P平台合作,来培育自己的市场,或者将投融资双方联系起来、将供需侧对接起来。而P2P平台则需要作出抉择,是要和银行合作呢,还是自己玩自己的。P2P在作选择时需要深思熟虑,以避免有可能会引发原有客户流失,或偏离原先设定的发展轨迹。某程度而言,银行掌握了大量的客户,P2P如果要实现规模化发展,有可能有必要与有着丰富金融从业经验的金融机构达到有意义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