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1月20日,共有89家平台已与银行签订直接存管协议,但还未上线。在这89家平台中,有47家背景为国资系、上市系或风投系。这89家平台的平均注册资本达到7405万元,其中注册资本在1亿元(含1亿元)以上的平台最多,有37家,占已签订未上线平台总数的42%;其次是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含5000万元)至1亿元的平台数,占已签订未上线平台总数的31%,有28家;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含1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有24家。可以看出银行对平台的注册资本和背景有一定的要求,而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以上和有国资、上市或风投背景的平台更受银行青睐。
另外,这89家平台中有63家在2014年及以前就已上线运营,银行更青睐于目前运营较为成熟的平台,同时上线运营两三年的老平台也在《暂行办法》出台后开始加快落实与银行合作的步伐。以金开贷为例,金开贷成立于2013年5月,股东背景为陕西金融控股集团,但是作为上线3年多的老平台在监管政策出台前一直未真正落实与银行的存管合作,这也成为投资人关注的重点。据了解,早在2016年年初,金开贷就已经完成了银行存管的招标工作。《暂行办法》出台后,金开贷开始加速推进与银行的存管合作进程。2016年12月20日,金开贷正式宣布已经与西安银行签订了资金存管协议。目前,金开贷已上线了电子账户开户功能,银行存管系统预计于2017年一季度正式上线。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知名老平台在监管高压下与银行开展资金存管合作。
业内人士提醒投资人需认清银行资金存管的本质,银行并不审核项目的真实性,不保证收益,不承担资金管理运用风险,投资人需自行判断真实性和承担责任。另外,目前部分平台采用的是第三方支付系统与银行存管系统并存的模式,即只有部分标的是银行存管,投资人需判断和认清平台标的是全存管还是部分存管。部分平台可能只是风险备用金资金存管,企图鱼目混珠,甚至可能完全没有合作仅是虚假宣传,所以投资人判断是否真的资金存管还需擦亮眼睛并要多方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