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致电:137-9934-5320服务时间:10:00-17:30
网站公告 新标预告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提前还款
民营银行错位竞争 加快促成互补型金融新生态
作者:小微时贷
点击量:182
发布时间:2017-01-19 16:15:14

民营银行对金融生态的存在意义,并不在于市场“分量”的轻重,而在于“酵母效应”或“鲶鱼作用”的强弱,以错位竞争促成互补型金融新生态。民营银行“错位竞争”的过程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要始终把“特色”作为创新的动态标准,从发现客户需求中形成创新产品和服务,从区分市场层次中优化创新路径和选择,从调动市场主体潜在能力中完善创新机制和内容。民营银行的“错位竞争”必须处理好与“关联交易、交叉业务、风险防控”的关系。

 

自2014年启动民营银行试点迄今,银监会已批准筹建包括5家试点银行在内的共17家民营银行,民营银行发展步入改革发展机遇期。近期,银监会印发《关于民营银行监管的指导意见》,提出“规制统一、权责明晰、运转协调、安全高效”的监管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民营银行发展方向。单以数量或规模而言,民营银行在我国金融生态中几乎是可忽略不计的对象与因素,即便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其市场位置和角色也不大可能改变。笔者认为,民营银行对金融生态的存在意义,并不在于市场“分量”的轻重,而在于市场“酵母效应”或“鲶鱼作用”的强弱,因此,关键在于以错位竞争尽早促成互补型的金融新生态。

 

看5家试点民营银行的实情,这一“效应”和“作用”并不显著。应该说,无论监管部门还是市场参与者;无论前期制度设计,还是后期普遍预期,“以功能定位差异体现错位竞争、以错位竞争格局形成互补发展生态”的安排是充分的。比如,对于民营银行的进入门槛、行业分布、地域范围、业务特色、行为方式、客户对象和股东结构等,分别和分类做了差异化规定,而业务过程中却不自觉地被“同质化”趋势磨平,并持续加固,越来越走向“靠业务规模争取市场、存贷利差实现盈利”的固有金融生态格局。

客服热线(工作时间:10:00-17:30)
137-9934-5320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江滨中大道378号海润滨江花园41号楼1802室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 理财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