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6年年末,国内正常运营的平台数量仅余1625家,占行业累计上线平台的33%;累计问题平台3201家,同比减少15.4%,2016年全年交易额接近两万亿,为19544亿元。累计交易额或为3.36万亿元;年末贷款余额达到8303亿元,同比增长95.4%,预计2017年交易额将达到4万亿元。
随着,监管政策密集出台,P2P迎来规范发展元年。自2015年出台《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开启了网贷监管的序幕后。2016年互联网金融行业整顿步伐明显加快,对行业影响至深的主要包括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发布、以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成立,这些政策或重大事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通过限制注册等方式加强P2P行业准入控制,明确禁止事项;二是提高P2P平台的业务和运营规范,确立平台的信息中介定位,加强合规运营;三是明确了各监管方的责任,减少监管盲区。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到2016年12月底,P2P问题及转型平台已达3231家,占到行业累计上线平台的67%;其中,2016年新增问题平台1106家。主要是受到政策监管的趋严,大批歇业停业平台占比较大,达到35.7%左右。此外,监管持续加码、资产荒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业内部分知名平台“品牌升级”,转型综合金融控股集团,具体表现为对小贷、基金代销、保险代销等牌照的追逐,对新技术如智能投顾、反欺诈的投入以及对外合并控股的增多等等。
事实上,随着高风险平台大量退出、行业渐趋理性以及部分平台品牌化,P2P网贷行业总体资金成本呈逐年下降趋势。据市场分析统计,2016年P2P平均投资利率约为9.93%,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除直接下调线上理财产品收益率外,部分平台已开始对接机构资金降低成本。而8月发布的《办法》中,贷款限额是最为直接的硬约束,也是最具杀伤力的条款。由于这一条款的限制,网贷市场空间被大幅压缩,绝大多数平台面临转型压力,转型的可选路径之一是“转型小额业务”,小额信用贷、消费金融、车贷和农村金融等领域为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