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参与网贷资金存管的银行已经达到了37家,对接3家以上网贷平台的银行共有7家,分别为恒丰银行、民生银行、华兴银行、江西银行、徽商银行、浙商银行、兴业银行。其中,恒丰银行对接22家网贷平台,华兴银行对接19家网贷平台,江西银行对接15家网贷平台,分别位列前三位。
在国有大行中,只有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参与此项业务,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分别对接了一家位于山东的网贷平台,农业银行则对接了一家四川地区的网贷平台,其他两家国有银行则尚未参与。根据本报记者统计,在开展网贷资金存管业务的银行中,有超过一半的银行为城商行或者农商行,而在实际完成对接的网贷平台中,也有将近七成是与城商行或农商行对接。
某网贷平台分析师认为,目前对于P2P网贷接入银行存管还没明确门槛,但银行也会对平台的股东背景、业务情况等进行考量。越是大的银行越有声誉和安全顾虑,他们面对P2P提出的合作需求多持谨慎观望态度。而规模较小的城商行恰恰与之相反,它们更为灵活,风险和收益更匹配,为了满足自身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其与P2P网贷展开合作时并没有过高的要求。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城商行成为逐鹿P2P网贷平台重要力量的原因是出于战略上的考量,为了拓展旗下多元化业务。此外,P2P网贷平台属于朝阳产业,发展前景还是比较大的。而对于部分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来说,布局P2P存管业务的实际收益与成本不对称,由于部分P2P网贷平台规模较小,存管业务手续费较低,又存在一定的系统性风险,所以对P2P存管业务的布局并不十分积极。
事实上,这样的顾虑不无道理,近日一家名为沪金贷的平台上线仅仅上线3月就失联。此前该网站曾高调宣传,与徽商银行签订存管协议;徽商银行对此表示否认,并表示从未与沪金贷签订资金存管合同,上述平台做法属于虚假宣传。《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征求意见稿)》显示,在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中,除必要的披露和监管要求外,委托人不得用“存管人”做公开营销宣传。然而在许多网贷平台仍然借银行信用抬高身价。也正是由于对银行声誉的担忧,部分银行对于网贷存管态度十分谨慎。光大银行人士就对本报记者表示,光大银行暂时不考虑与网贷平台进行资金存管业务,也会时刻监控平台借存管进行虚假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