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启动的“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专项整治”已经进入“半年考”。对于深圳而言,如何从半年多维度数据对P2P网贷行业的变化进行解读,对于这个金融重镇的航向意义颇大。业界数据表明,深圳在过去半年经历了大浪淘沙、去糟留精的自我进化之路。尽管平台数量逐渐萎缩,但此番“瘦身排毒”却在一定程度上驱走了“虚胖”的弊病。
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深圳市正常运营的P2P平台数破“3”,为299家,较上月减少6家平台,不断创下新低。半年前,深圳正常运营的平台为340家左右。南都记者注意到,这是最近数个月来的连续下降。一直以来,深圳的网贷平台全国最多,明显领先于北京和上海。不过,这差距现已几乎为零。最新统计显示,9月份北京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和深圳同为299家,较上月增加3家;上海有207家。在停业及问题平台方面,深圳共爆出22家停业及问题平台,较以往增加不少。其中12家选择停业,9家跑路,1家提现困难。
据南都记者观察,这半年来,停业转型的平台数量占比逐渐上升至6成,问题平台降低至4成,但在专项整治之前则是问题平台占多数。从这组数据可以发现,良性退出在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后更为明显,良性退出占据主导。
对于网贷平台“去糟留精”的现象,去年底银监会联合多部委共同发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其中的负面清单制度对于众多小平台造成了致命性的打击,纷纷选择关门结业,而新上线的平台由于这一政策因素也选择观望对待或者直接放弃了上线营业。今年1月,包括深圳多地停止了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注册,这也使得新上线平台的数量进一步减少,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进一步使得平台数量出现走低的情况,正常运营平台数量在日后进一步减少也是可以预见的结果。
虽然瘦身加剧,但深圳并未“营养不良”。记者走访了解到,9月深圳的网贷成交量为319.59亿元,环比大幅上升7.8%。网贷贷款余额为912 .17亿元,较上月上升5.23%。在过去半年中,这两组关键数据也都处于增长状态。对此,陈晓俊认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专项整治并没有使得网贷行业的增长出现停滞的情况,仍然继续稳步上升。由于贷款余额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资金流向情况,数据稳步走高也说明资金看好网贷行业,尤其是资本更愿意投入“强背景”的地区和平台。
互为佐证的是,面对监管的严苛,国家队和资本大佬继续加速入场。本周,央企中国机床总公司广州公司宣布战略控股深圳供应链金融平台星辰金服。当天,深圳星辰金服祭出3款金融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达9%,在安全性较高的国资系互联网金融平台中,显然颇有底气。据悉,其全部理财产品的第一还款人均为国企、大型上市公司。业内分析,这个信号表明,网贷行业正式迈进规范化时代,国资系特别是央企系平台,成为投资者们重要的目标理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