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技巧】解构国内P2P运作模式:哪类安全系数较高
2015年2月26日春节刚过,上海互联网金融业又传来P2P公司上海百银财富公司高层携款2亿跑路的消息,实际上,去年全国发生倒闭、跑路等问题的平台共261家,问题平台涉及的金额近60亿左右。在P2P平台的监管细则正式出台之前,P2P准入门槛低,导致一些虚假平台设立,造成多起平台跑路事件的发生。
名气大的平台就一定安全吗?老平台就一定安全吗?担保类平台就一定安全吗?高息平台就一定安全吗?低息平台就一定安全吗?面对纷繁复杂的平台及产品,作为投资者到底应该怎么选择呢,归根结底我们首先要看清目前国内P2P的各类模式,P2P公司的安全系数是由P2P公司的运作模式和产品结构所决定的。
平台运作类型
1.中介撮合型
平台只作为中介,借款人发布借款信息,投资人根据借款人提供的资料决定是否竞标借出,这也是最传统的P2P,网站只是个交易平台,不提供任何担保。此模式也是国外比较盛行的模式,由于国外征信体系完善,所以这种纯信用模式能在国外开花结果。此种模式进入中国后,由于中国国内征信体系不完善,但经过改善用实物(汽车,房产等)进行质押,所以安全性能很高。(我们“小微时贷”就采取此方法)
2.自融型
自融平台为了吸引投资者,大多采取高息的手段吸引投资者投资。目的是解决公司本身或关联公司的资金难题。如果企业利用P2P自融,就说明这个企业已经没有可以抵押的物品,银行已经不会放贷给他们。资金无法运转,此时他们想到了P2P,想利用平台来填补这个无底洞。不少跑路平台都是此类平台而且这种运作模式还触及了非法集资的红线,对于投资者来说是极其危险的。
3.资金池型
把资金汇集到一起,形成一个像蓄水池一样的储存资金的总账户,这就是资金池。如果一个P2P公司的资金池是这样运作的:无论什么产品,只要有投资者投入的钱都会先打入平台公司再由平台公司打给不同借款人,或者这一资金池是为了期限错配即用于弥补借款人的不良借款而给投资人造成的损失,用新债还旧债,这就十分危险,这是目前绝大部分P2P平台倒闭跑路的主要原因。
产品结构
1.个人信用贷
此类产品也是目前国内平台做的最多的产品,标的都较小。还是老问题,由于我国个人征信系统不健全,坏账率较高,可能吞噬平台的收益导致平台的风险大大增加。
2.企业贷款
相对于个人信用贷,企业信用要好于个人信用,但是一旦发生大额逾期,平台承受的压力巨大,很有可能发生跑路现象。实物质押 由于我国个人征信系统不健全,衍生出的方式,利用实物(车辆,房产等)进行抵押贷款,大大减小风险。此类结构最为安全。但是利率较低(小微时贷,年化为19.8%,是此类平台中利率非常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