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政策】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谈普惠金融的几个误区
3月15日,两会结束的第一天,全国政协委员、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就参加了一场题为《普惠金融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沙龙,在主题演讲中,潘行长认为普惠金融的发展已经达成共识,而在如何发展方面还有分歧。潘功胜观点在共识方面 潘功胜认为享受金融服务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中央国务院对发展普惠金融非常重视,这两年普惠金融业取得不少的进步,但是当前中国在普惠金融的发展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与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差距,同时造成小微企业、三农融资难问题突出。
分歧下存在的误区
第一,容易把普惠金融等同于政策性金融,过度强调社会性,忽视市场原则和可持续性。
第二,容易把普惠金融等同于过高的融资满意度,对风险相对忽视。
第三,容易把普惠金融的供给等同于银行信贷,忽视了供给的多样性。
第四,市场上也存在一种过于政治化的观点——认为银行的经营者过于追逐利润,思想觉悟不高。
第五,从一个更为广泛的视角看,小微企业,三农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实际也是整个经济体制转型滞后的反映。
对普惠金融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普惠金融的顶层设计、制定发展目标,形成宽松的普惠金融发展环境。联想到潘功胜在两会上的表态,互联网金融发展政策可能更多的关系到普惠金融的顶层设计,更多的强调框架性。
二:创新普惠金融市场体系,比如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市场体系。
三:完善普惠金融的组织体系,优化金融机构准入。
四:建立制度保障体系。要发展一些政府性的融资性担保基金和融资性担保公司,坚持民生金融优先。
五:加强消费者保护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