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行业和用户来说,最关心的还是《监管办法》下来后的行业走向,大致可以推导出以下三点:
一:一部分主要做大额资产的平台,优质的会寻求转型,脱离P2P序列,换一种方式活下来;不够优质的则只能被淘汰。举个例子,房产金融业务中大多数项目都超过20万的限额,但赎楼和红本抵押业务本身模式成熟、风险极低,那么做此类房产金融业务的P2P平台就可以寻求和银行、保险机构等进行资金合作。如果平台业务主要是供应链金融、企业项目融资等企业大额借款,如果项目资质又达不到银行要求,转型非常困难。
二:由于限额,以车抵贷、消费金融、三农贷为代表的小微资产将成市场争夺热点。问题是P2P做小微资产,并非拍脑袋说要“转型”就可以做的。比如在消费金融领域,各家平台过去一年早就嗅到了监管的倾向“一窝蜂”布局消费金融,但消费金融需要长期的数据积累、模型的建构、场景的搭建等,至少要两三年的时光。正如新联在线副总经理陈智诚所言,“消费场景还会有很多,也不是没有蓝海,但是如果全行业都挤进去,立马挤成死海”。
同样的,标准化程度高、产权清晰、坏帐低的车抵贷也没那么容易做。人人聚财CEO许建文在其8月举行的资产战略发布会上曾说过,“车贷资产建设有三种风险。第一种是道德风险,第二种是操作风险,第三种是经营风险。针对道德风险,要做好普法合规教育,严格执法,人人聚财摸索出了全国车贷行业的’第一考’来优化人员素质;针对操作风险,实行模块化和条线化管理,将环节切割开,最大程度降低内部人员合谋的可能;针对经营风险,可通过模型化管理、客户群分类管理、精准风险定价,充分实现因客定价、因产品定价。”
这就是说,小微线下资产端在现实操作中有着难以想象的复杂性,平台不仅要甄别这种复杂性,还得找出解决方案。现在才向这些领域转型,难度未必比合规小。更进一步说,这些领域并非新来者的乐园,而是已占据优势平台展开精细化竞争的战场。平台们必须通过精细化管理和完善的制度去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人均产出、提高风控水平、并且更深入地挖掘借款用户,才能不断扩大既有优势,在小微资产领域脱颖而出。
三:一年之后,很可能只会有一到两成,也就是三四百家平台活下来。P2P行业的盘子会缩小,行业集中度上升,项目总数将会下降,拥有优质资产的平台很可能会出现长期被抢标的情况。
掌众金融CTO谭淳认为,监管规范加速行业净化,能力不足或投机性平台将被迫退出市场。未来坚定做小额分散的普惠金融是正道,要与传统金融机构错位互补。金融科技手段创新是根本,综合运用大数据风控等新技术提升金融效率才可持续发展。许建文则直言,《暂行办法》所传导出来的逻辑,就是“小微资产为王”的逻辑。掌握了合规优质资产的平台将占据主动。有优质资产的平台才可能对接存管、才可能取得执照、才能转型达到合规要求,甚至在合规化过程中饱食监管红利。这是P2P乃至互金行业最重要的游戏规则。透过各方言论与《暂行办法》的要义可看出,《暂行办法》出台后,行业将面临新一轮的大洗牌期,大多数中小型的、资产不够优质的P2P平台将会主动退出或被淘汰,少部分有能力进行合规改造且资产端实力强大的平台则将迎来较好的发展机会。
而无论是求剩还是求胜,小微资产端的发展都将是关键命门,《暂行办法》为P2P从业者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