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印度正在如火如荼地推动着国内的金融改革,用印度总理莫迪的话说:“如果想摆脱贫穷,就需要结束金融服务遥不可及的现状……新账户开办了,(持有者)就朝着加入主流经济迈近了一步。”
为摆脱贫困,推动金融改革,印度把最新型的覆盖12亿人口的新型身份认证体系“Aadhaar”都用上了。这个身份认证体系采集了公民的指纹、虹膜及脸部特征等生物特性,为新兴金融体系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比如印度正在推广的统一支付界面网络工程——UPI。
在改革进程中,一股势力也正在兴起,助力着改革。这股势力就是——创新金融,通过对印度创新金融的观察,FinPlus FinTech投资基金发现其与国内创新金融发展轨迹有颇多相似之处。
自2012年以来,印度已经成立了500多家互联网金融初创企业,共吸引投资14亿美元,其中获得融资最多的十家企业如下:
通过上面的数据,不难发现获得融资最多的平台中,主要集中在支付和网贷两个领域。
而网贷在平台数量上则占据了一半,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在具体的领域分布上,2015年和2016年,借贷领域获得投资也仅次于支付。该领域去年有16笔融资,总金额达1.22亿美元。今年上半年,又发生了10笔融资,总金额达7.41亿美元。
但是,网贷这种创新金融模式在国内正在经历着行业“洗礼”,为何印度的同行仍然要走中国走过的老路?
据世界银行数据,印度虽拥有十几亿人口,但只有 12.5 万家银行网点。该国近一半人口没有银行账户(47%),很多二三线城市连银行都没有,整个国家更只发出 2300 万张信用卡,截止至2015年,这个数字在中国是54.42亿张。
因此,印度的普通民众很容易因为“信用记录缺失、风险无法量化、不在业务覆盖范围内”等原因被拒绝,只有不到15%的人口能够从正规银行部门获得信贷,更多人是通过亲属、朋友等关系来借贷,极易产生纠纷。
印度在企业借贷方面的情况跟国内非常相似:银行贷款大部分是抵押驱动型,但印度属于轻资产的服务型企业居多。在这样的国情之下,网贷行业想不“崛起”都困难,因为它能解决这个国家的一个问题,当然有存在、发展的价值。所以,虽然网贷在国内饱受诟病,但在印度却正发展得如火如荼,这可以归结为两个字——国情。
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待印度的创新金融发展的现状及其背后的原因,FinPlus FinTech投资基金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不管打算如何发展,尊重“国情”才是最重要的。
回到最开始的那个问题——到底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哪个更能作为国内创新金融发展的方向?答案也许是“能适应国情、解决问题才是关键”。那这两者到底谁更能适应国情、解决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