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政府数次强调发展消费金融业务,随着征信体系渐趋完善,消费金融市场正迎来巨大发展机遇。由于长期以来的严格监管和行业保护,银行等传统金融业行动迟缓,消费金融市场供需之间存在持续的结构性不匹配,非竞争性环境使得很大一部分市场需求(主要为长尾“草根”客户)未能得到满足,消费金融亟需市场供应方。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为19万亿元,预计2019年将超过41万亿元。波士顿咨询公司调查研究称,2016年,75%的中国消费者将维持或增加消费支出。在中国消费持续强劲的表现背后,有两股重要力量:一是上层中产阶层及富裕家庭和小城市中产阶层及富裕家庭的崛起;二是新一代年轻消费者的出现,他们是更自由、更成熟的消费群体。
在“互联网+”时代,监管以鼓励发展为主的时代正渐远去,随着风险事件频发,监管态度已明确,“集中整治”已成为关键词,消费场景、资金成本及风险控制能力成为做好消费金融的关键。
“消费金融需要与消费场景对接,如果消费者没有信用卡,会为几百块至几千块钱去消费金融公司办理业务吗?”一位来自百度金融人士向记者说道,消费金融业务应该提高用户体验性,与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相比,互联网公司更接近用户,也更为简单快捷,让用户非常自然地接纳并使用一项此前并不熟悉的金融新业务。
市场或正因为此而呈分化趋势。作为市场中的巨鳄,平安普惠在5月宣布,累计客户超350万、贷款余额1000亿元,线下服务网点近800家,融资时效最快仅6分钟。就融资时效而言,这是银行、多数消费金融公司目前很难实现的。但P2P机构却跃跃欲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