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互联网金融业态分化趋势明显,而每一垂直细分领域正渐渐孵化巨头。
首先来看最能代表传统金融业务和互联网技术跨界融合的载体,纯网络民营银行——网商银行开业一年的贷款余额达到230亿元,但该副行长赵卫星表示:“余额并不是那么重要,我们侧重为金融机构合作提供连接器功能。”赵卫星介绍,在成立初期,网商银行沿着融资这个业务线条来提供贷款类产品,现在还开发了现金管理、供应链金融、银行牌照项下的存汇等产品,将来要通过合作ABS项目、输出风险识别技术、输出基于云技术的科技系统等,加深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合作。
其次是巨头变阵。陆金所去年以来经历了业务剥离和兼并整合,“大陆金所”格局初步形成。陆金所副总经理兼首席风险执行官杨峻详细阐述了陆金所的变阵逻辑:把小额个人信贷业务剥离至更具经验的平安普惠事业集群,平安普惠也由此变成陆金所的个人资产供应商;原来的陆金所(即小陆金所)不设任何自营业务,做纯粹的资产交易平台;圈地重庆交易所和前海交易所,作为机构端的资产供应方。目前,由平安普惠提供的P2P资产在陆金所交易平台的交易量占比为10%。
如果说网商银行和陆金所在连接金融机构的资金与资产合作这一点上产生了重合,那么平安普惠和网贷平台(P2P)开鑫贷则都在争夺信贷场景:前者侧重于个人信贷,后者则倾向于企业的供应链金融。
平安普惠网销中心总经理许锋表示,之所以整合平安直通贷款、陆金所辖下小额信贷和平安信用保证保险业务三个模块成为平安普惠,主要就是从资产端最大化地为陆金所这一个交易所提供优质的个人信贷资产。事实上这样的整合效果不差,平安普惠目前的实际放款户数已经达到350万,贷款余额突破千亿。“为我们的资金端提供最优良的个人信贷资产,这是我们公司的基本定位。”许锋说。
面对众多业态一拥而上的消费金融,开鑫贷显得尤为克制。开鑫贷的总经理周治翰表示:“作为国开行在互联网金融的尝试,我们会延续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优势,不轻易去做个人消费信贷,主要还是做央企的供应链金融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