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投过P2P,在浏览平台网页的时候在网页的醒目位置,有时候会看到类似这样的信息:到期保证利息,保证本金。
看到这样的信息,对于一些对P2P没什么多大了解,风险意识又缺乏的投资人,容易会将投资的信息建立在本息保障条款上。但你要知道,p2p平台本身就定位为一个信息中介,不能提供增信服务,提供本息保障,对于许多规模不大的平台本身压力就很大了,一旦发生大规模的逾期,倒闭跑路失联分分钟发生。
从以往案例来看看,P2P平台承诺保证本息只是一个幌子,一旦平台出现问题,投资人往往连本钱都收不回来,只能由公安机关介入调查。大量平台跑路,相关人员失联等,都在警示投资者“保本保息”并不是资金安全的保障。对于民间借贷,国家规定“不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的标准来衡量P2P平台利率的合规性,15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对民间借贷利率作出了新规定:可适当高于金融市场平均利率,但不宜过度高于实体经济的利润率,明确了24%和36%两个分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