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P2P巨头违规放贷 敲响自律和监管警钟
据报道,Lending Club违规行为主要有两项:一是该公司向一位投资者出售了2200万美元的贷款,但这笔贷款绕过了相关放贷门槛。公司内部某些人明知贷款不符合相关标准,还修改了其中300万美元贷款的申请日期,使其符合要求;二是该公司考虑向一家名叫“西利克斯资本”的第三方基金进行投资,而这家第三方基金公司的股东中有拉普朗什,但拉普朗什没有申报这一情况,因而涉嫌“内幕交易”。
美国Lending Club公司是网贷行业的标杆性企业,违规放贷事件的发生确实暴露了行业内部风控制度的漏洞以及高管道德风险带来的不稳定因素。但是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我们仍可以从中看到行业进步的一面,事件之所以能向公众披露,说明企业内部仍有一定的自律、自省机制发挥作用,整个行业并不是毫无章法、毫无束缚地盲目裸奔。事件之余,从业者更该思考在行业自律、监管的警钟同时敲响的情况下,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进行规范,如何有序竞争,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的整改洗牌大潮中存活下来。
P2P商业模式待优化 涉事环节需改良
5月17日,据路透社报道:Lending Club收到美国司法部传票,美国司法部紧急对其展开调查,并有多家律师事务所宣布有可能代表投资者对其发起诉讼。负面事件还在持续发酵中,网贷行业受到的波及越来越重。
在高度信用社会中,任何一点有悖信用规则的小事都可能发展成灭顶之灾,不仅令企业伤筋动骨,甚至需要改变、优化商业模式才有可能继续存活。Lending Club的业务发展也遭遇了一定瓶颈。在挑战和机遇面前,只有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网络借贷的运营模式、风控机制、贷后管理、不良处置等诸多环节确实仍需持续改良,才能在日趋完善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滋养实体经济、润泽中小微企业”等普惠目标。
加强全球监管协作 过剩泡沫终会消散
P2P网络借贷在发展初期,缺乏准入门槛、监管法规滞后、企业间恶性竞争、投机者浑水摸鱼,这些复杂因素在行业体量高速增长的同时制造出巨大的过剩泡沫。如今互联网金融行业整体进入风险释放期,中国政府率先在全球范围内开展针对新金融领域的大规模整治行动,美国政府在Lending Club事件后也发布了网络借贷白皮书,强调要提高网络贷款行业的透明度,并敦促监管机构针对这个快速发展的行业加强监管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