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处于珠三角第三梯队的珠中江惠四城所公布的数据整理发现,经济总量上,中山以微弱优势超越惠州,重新夺回珠三角“第五城”优势。四城比较中,珠海有优势的指标不多,公共财收性价比是少数能够拿得出手的。
珠海上半年完成财政预算收入112.95亿元,达到了近三成的增幅。提出“公共财政性价比”指数,珠海高于中山、惠州和江门。但通常意义上,人们更熟悉的一个衡量视角是财政收入占G D P的比重,以此来看,“公共财政性价比”优势马上就会转化为劣势,意味着企业和居民税负系数更高。
我国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由2011年的31%上升到2013年的39%,再达到今年上半年的44%。珠三角各城市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就要低得多,这可以解释珠三角的经济活力特别是民营经济活力由何而来。
尽管如此,珠海市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高于周边城市,仍然显得颇为扎眼,应当设法使之回到与周边其他城市的同一起跑线,以保证本地投资发展环境对于资本和人才的吸引力。
首先,要更加严格的控制政府直接投资,要抑制政府部门及政府投融资平台四处出击的冲动,进一步加强体制创新,扫除各行业产业领域民资外资进入的门槛,由市场主体来为珠海的发展、GDP的做大提供动力。控制政府花钱的冲动,降低政府用钱需求,才可能做到严控财政收入增幅。
第二,应进一步科学评估珠海的企业和居民的税费负担结构。要在本级政府权限内,着眼于为居民、中小企业、新兴产业企业减税免费,以减轻居民和企业负担,增强市场活力,并有效激励新兴产业领域的创业创新。
第三,继续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和反“四风”规定,通过积极有效的反腐败和反浪费,切实降低政府运转的行政成本,将本级政府的财政收入更多的投向民生福利领域,加大市民关心的教育、医疗、社会救济等各项目的公共开支。事实上,这在有效改善政府、城市形象的同时,还将进一步凸显珠海宜居环境的优势,增强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