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在去年底,风险逐渐显露,特别是e租宝事件的爆发,震惊了全社会。受一系列“黑天鹅”事件的负面冲击,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也越来越严,监管层以及社会各界对P2P行业的态度与评价,发生了显著变化。一些从业者则从最初的引以为豪,到现在的争相摈弃……
行业中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凸显。为了减少行业负面为企业带来的影响,部分平台对业务和品牌宣传做了调整,弱化甚至“去P2P化”——“我们不是P2P,我们是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公司”;而也有部分平台仍继续坚守P2P阵营,并明确称“我要为P2P正名”、“我为P2P代言”。
“需通过监管制度和整治行动,清除P2P的害群之马”
而近日,包括前海领投在内的各家P2P公司都纷纷参与到“为P2P正名”的宣言活动中。
“真的P2P不做线下理财门店,不玩美女营销,而是利用先进技术打造创新金融体验,通过海量分散投资实现安全收益;真的P2P不遮遮掩掩,账户透明合规,投资人时刻掌握每笔投资去向,你的钱投去了哪里,清清楚楚。”
随着e租宝、大大集团及中晋资产等问题的曝光,线下理财公司的“伪P2P”模式,让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蒙上阴影,大众谈P2P色变。“像我们这样合法合规、坚持做P2P的公司,也承受了质疑带来的压力,举步维艰。”
各家P2P都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P2P不是坏东西,并能够辨别真伪P2P。由于中国对于P2P网贷行业的监管制度尚在建立过程中,形形色色的第三方理财公司打着P2P之名,行非法集资等活动之实,使整个行业被污名化。
“对于这些冒用P2P名义的害群之马,需要通过监管制度和整治行动,也需要整个行业的力量,把他们清除出去,既保护广大公众利益,也保护了行业内真正的、合规的P2P公司,促进行业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对P2P的恐慌,源于市场教育还不够
尽管业内人士一次次苦口婆心地说:e租宝、大大集团、中晋资产不是P2P,然而,许多人依然“傻傻分不清”。对此,一家知名P2P平台的高管无奈表示,“满世界的线下理财,成了P2P的代名词,我们也是深受其害。”
现在大家对P2P的恐慌,是由于市场教育还不够,没有弄清P2P的本源。“P2P脱胎于网络传输技术,目前已经成为了一种陌生人之间资源分享和互换的商业模式,现在流行的共享经济多数基于P2P交互原理,比如用于车辆资源共享的Uber、滴滴专车等,用于借贷,就成了P2P网贷的商业模式。所以,P2P诞生之始并不与金融相关,非法集资和诈骗更是源远流长,远在P2P出现之前。”
“P2P作为信息中介不能成为信用中介,也不能做非法集资。所有出事情的本质都是非法集资,可能它原来就是非法集资,搬到互联网上扩大影响,使得集资的规模超过原来线下的体量。我觉得P2P目前为止还没有出事,出事的都不是P2P。我要为P2P正名。”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近期的整肃浪潮使行业短期受到影响,但中国网贷仍长期向好。网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业态,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走的是差异化路线,有效降低了金融的门槛,最终服务于实体经济,其价值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肯定。
在监管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从业企业应该主动根据监管要求,对自身进行合法合规性改造,同时,也应该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及时有效地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传播防范非法集资的专业知识,分享辨别合法合规理财渠道的经验,不让非法集资有可趁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