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潮的加剧,让业内期待监管层出台相应的退出机制,以保证平台和投资者利益。年初,大王理财的退出引发业内对于P2P平台退出机制的集中探讨。据了解,此前曾有不少业内人士呼吁完善P2P退出机制,但这些声音都被忽略。到底怎样的“退出”方法才是比较稳妥的?随着未来网贷监管细则的出台,退出机制也必将得到进一步明确。只有把平台运营过程监督、资金风险评估机制搭建、产品监督、资金清结算等环节做好,过程的监督和严格的准入在一定程度上才能决定能否搭建良性退出机制。募基金,这类私募基金的投资方向也可以是互联网金融不良资产处置"。
今年两会期间,P2P平台的退出机制也成为热议焦点。业内普遍认为,应严守准入门槛,加强数据分析,设立预 警系统,除了防范风险,还应该注重建立公平、高效、有序的市场化退出机制,保证市场“进、出”通畅,防范恶性跑路发生。对于一些违规经营的问题平台,应该加速处置资产,尽快变现,以减少投资者的损失。
有人分析,从目前市场的情况来看,P2P平台退出的选择并不多。如果P2P业务无法继续做下去,有一些P2P平台会选择转型做其它互联网金融业务,如做基金和 保险的销售等。如果无法进行业务转型,但是又无力应对监管的平台,如果是稳健经营的,应该逐渐地缩小业务规模,按时还款,逐步将投资人的资金退还,最后进 行清盘。这样才是P2P平台退出的正确姿势。
除了完善P2P退出机制外,还应提高互联网金融准入门槛,将心怀不轨的企业和个人挡在门外,从源头上遏制互联网金融行业乱象。各地金融办也需要主导推动区域内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信息披露完善工作。
在监管政策逐步落实后,那些无力持续运营的P2P平台能在保障投资人的本息的同时,自觉地逐步缩减业务范围,最终成功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