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与担保公司的合作是由市场决定的,不是单方面的依赖关系。在很多P2P发展初期,如果没有在股东、用户、资金端、项目端的优势,往往会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增信,从而既转嫁风险,又增加对理财用户的吸引力,这也是P2P与担保公司的合作基础。他表示,随着行业的发展,有两点在逐渐明确:担保公司良莠不齐,出问题的担保公司不少,担保能力对P2P公司以及理财用户的吸引力在下降;引入担保公司会增加资金端成本,优质的P2P公司本身具有越来越大的资深风险承担能力以及公信力,不再需要担保公司来增信。 他判断,去担保化虽然未必是大趋势,但确实是很多优质公司的选择。
P2P平台与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合作,使得投资人对P2P平台信任有所增加,整个行业看似欣欣向荣,活力无限。然而,背后的“恶魔”力量不断增强,挣脱牢笼指日可待。
P2P机构“信息中介”的身份定位已经很明晰了,“去担保化”将是P2P未来发展的大方向之一,这可以促使投资人根据自身风险偏好理性投资,同时,也将促进行业的优胜劣汰。但就目前国内网贷行业发展情况而言,真正实现P2P平台“去担保”还需要一个过程,包括监管细则的落地、社会信用体系的健全、平台信披制度的完善,投资人教育的成熟等,这些条件的成熟还需要一个过程。
他表示,“去担保”并不意味着零保障,平台还是要做好信息披露、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最关键的是做好风控,从源头控制风险,为投资者筛选安全、优质的资产。毕竟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对于风险的把控则切身关系到每一位用户的生活质量。所以风险控制应该是各平台遵循的第一要素。九斗鱼始终在完善风控体系、规范自身运营。我经常跟团队强调规模不是第一追求的要素,我们追求的是用户的资金是不是能够被我们安全地保护。
去年以来,国内网贷行业也有不少积极信息,让我们看到了P2P平台“去担保化”是有可能的。以央行支付清算协会旗下互联网金融风险信息共享系统为例,在打破互联网金融行业信息不共享问题上作用很大。
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行业内的去担保化,仅存在于法律层面,部分平台仍无法摆脱实质上的信用中介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P2P平台与担保公司合作,也并不意味着就是保本保息,由于担保公司承诺对象及承担责任划分不同,在平台发生问题后,投资人的资金安全也不一定就能得到保障。
若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去担保化”,平台则会回归信息中介,信息披露程度增强,平台与投资人之间信息不对称情况消失,投资人踩雷几率将会减少,而平台以赚取利差为核心的盈利模式,则会发生改变。
随着监管政策日益趋严,平台发展越发规范,与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合作等这样的增信行为亦会变得多余,投资人选择平台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