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时贷前言:在央视3·15晚会上,多家P2P被曝光刷单。对此有业内人士称,虚拟的成交量或能误导部分投资者。
在今年的央视“3·15晚会”上,虽然互联网金融平台没有被点名,但是在曝光刷单行为时部分P2P平台却出镜了。根据央视“3·15晚会”的画面,融金所、借贷宝、网信理财、唐小僧等P2P平台被曝光,存在刷单行为。
P2P被曝刷单
P2P刷单类似淘宝刷单的模式,通过刷单形成虚拟的成交量,误导投资者。P2P行业的刷单分为平台主动为之和被刷单两种情况。对于平台主动刷单行为,一方面是平台恶意为之,虚构平台用户数据,伪造出平台受到热捧的假象从而迷惑普通投资者或者风投,另一方面则是“羊毛党”的刷单行为。
某平台首席运营官任海涛认为,确实存在一些融资租赁平台被“羊毛党”刷单的现象。任海涛表示,“羊毛党”应该是每个网贷平台都会遭遇的问题,他们利用平台运营活动漏洞大量刷单,获取利益。
不过,任海涛表示,由于平台业绩考核方面的压力,个别平台员工或部门通过注册或投资返现等活动吸引用户。平台刷单带来的用户只会带来暂时的虚假繁荣,不利于平台的稳健发展。分析师马骏认为,刷数据行为在互联网产业公司一般都会存在,主要是为了在资本市场获得更高估值。
据了解,也存在一些平台采用“拆标”手段进行刷单,通过长期拆短期、大额拆小额的方式提高平台成交量。爱钱进CEO杨帆表示,如果一个平台短期债权较多,像14天甚至7天、1天等债权,那此类平台的成交量就非常容易虚高。
马骏表示,经过这几年特别是e租宝事件之后,很多投资者意识到成交量并不能代表一切,反而会关注一些小而美的平台,融资租赁车贷平台。杨帆也表示,作为行业内人员,其实很少看成交量。主要看两个数据,一个是新增金额,另一个是平台整体的资产余额。事实上,资产余额的大小定位了平台整体规模大小,目前,就整个行业来看,余额上百亿元的平台其实只有两到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