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致电:137-9934-5320服务时间:10:00-17:30
网站公告 新标预告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提前还款
【业内资讯】深圳P2P监管或比全国更严格 资金存管成难点
作者:小微时贷
点击量:496
发布时间:2016-01-15 18:34:49

小微时贷前言:深圳率先发布P2P注册禁令,多方合力打击非吸,有相关部门人士表示,深圳地方监管或比全国更严。


近日,各地不断释放监管收紧信号,而深圳地方监管也一直跑在前面,如多方合力打击“非吸”,率先发布P2P注册禁令等。深圳相关部门人士表示,深圳地方监管有可能比全国更严。


深圳P2P监管

“今年这个行业很不太平!”近日刚离开P2P行业的李先生在深圳发布暂停P2P企业注册这一消息后发出这样的感叹。在李先生看来,这种“不太平”并不意味着灾祸频发,恰恰预示着颠覆和革新。

回顾2015年的P2P行业,“跑路”和“监管”几乎贯穿全年,时常蹦出来挑动着整个社会的神经。在被视为“监管元年”的2015年里,从全国到地方频频出台的行业规则给不少人打了预防针,也让不少人看到了希望。

而作为“网贷之城”的深圳,监管层面不仅紧随国家的步伐,在年终时还发布“注册禁令”将全年监管推向高潮。在业内人士看来,刚出台的监管办法看似比较宽松和市场化,可是其中一条“必须由有条件的银行做资金存管”便可让大批企业就此终结。而深圳相关部门人士表示,“深圳地方监管有可能比全国更严”,则给行业留下了许多遐想的空间。


“资金存管+信息披露”成难点

“光是资金存管这一条就能刷下一大批企业。”李昌国认为,看似宽松的监管办法中潜藏着这个“王炸”,可能会让众多企业就此终结。此外,监管办法中要求的信息披露问题也是目前多数平台的“通病”。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两点甚至决定了行业的生死存亡。

“陆金所至今也没有做资金存管!”有着十几年银行工作经历的李昌国曾经为银行做P2P的资金存管算过一笔账,得出的结果却是:“没什么赚头!”尽管已有多家银行向友金所抛出绣球,可李昌国依旧一家都没答应。“无论是平台还是银行都不知道资金究竟如何存如何管,我们还是选择继续观望。”

既然资金存管的细则未出,为何银行这么着急寻找存管对象呢?李昌国说:“恐怕细则出来后会僧多粥少。”据他介绍,银行对P2P企业的考察非常严格,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风险投资、注册资金等几大背景综合考虑,如此下来符合银行标准的企业实际上并不多,因此,只好“先下手为强”了。

“这份监管办法看起来很松,实际上潜藏着资金存管这条非常严格的规定,办法中要求的有条件的银行,即具有资金存管牌照的银行,全国只有十七家,而且都是大银行,对企业的要求可想而知是非常高的。”李昌国认为,要是真正执行起来,P2P企业会被刷下一大批。

此外,信息披露情况的不理想也让一些业内人士感到无奈。“大部分平台主动信息披露都是不太够的。”谈到信息披露,一位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平台担心被竞争对手掌握更多信息,一方面过多披露还会限制业务创新,所以,即使是很多运行较高的大平台,在信息披露方面也都做得并不完善。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平台信息披露面向三个层次,即投资人、社会公众和监管部门。面对投资人,平台必需经过勤勉的调查后,再将数据向投资人发布,不能传递虚假信息或虚假标的;面对社会公众,平台应有类似上市公司年报的年报制度,定期就企业经营情况和坏账率等关键信息进行发布;面对监管部门,平台应及时提交相关信息,有助监管部门了解企业经营动态,以便调整政策措施,进行政策指导。

不过,信息披露后的监管及惩戒措施才是最大难点之一。在深圳,一些业内人士提出,通过建立网贷信息平台,实现对于平台信息的有效监管,不过如何推动企业积极进入平台,主动进行信息披露,还将是监管部门应该思考的问题之一。

近日,多家P2P平台已开始整顿,披露标的信息,公开借贷人个人信息、抵押物、资金用途、风控信息等多项内容,让借款标的信息更直观地呈献给投资人。


客服热线(工作时间:10:00-17:30)
137-9934-5320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江滨中大道378号海润滨江花园41号楼1802室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 理财需谨慎